ALK肺癌標靶藥不斷發展 幫助病人存活一年又一年


原文刊載於香港經濟日報 (2020年10月28日)

梁就茂醫生-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-Dr-Chau-Mau-LEUNG-clinical-oncologist

梁就茂醫生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
MBBS (HK), FRCR (UK), FHKAM (Radiology), MSc (Health & Hospital Mgt) (Birm)

ALK肺癌標靶藥不斷發展 幫助病人存活一年又一年_梁就茂醫生

近年肺癌的治療發展迅速,為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曙光,其中針對ALK肺癌的標靶藥物已發展至第三代,可以對付一些使用舊式藥物後出現的新基因突變,同時亦能夠控制轉移至腦部的癌細胞,延長病人的存活期之餘,副作用亦比傳統化療少,讓病人可以保有更佳的生活質素。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就茂指出,未有針對性的標靶藥物之前,晚期肺癌病往往只能接受化療,惟療效不算理想,而且副作用多,如嘔吐、脫髮及抵抗力下降等等可令病人十分辛苦,生活質素變得很差。現在則只要病人合適就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。

ALK肺癌對標靶藥反應佳

「以ALK肺癌為例,病人可以使用標靶藥ALK抑制劑,治療反應率可高達70%,比傳統化療只有約三成明顯為佳,而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亦大幅延長。」梁醫生強調,標靶藥不但療效較理想,最重要是副作用比較少,為病人帶來較好的生活質量。

在肺癌患者中,有接近80%屬於非小細胞肺癌,當中約有5%為簡稱ALK肺癌的ALK基因變異陽性肺癌。而ALK抑劑制就是ALK肺癌的一線治療選擇,現時更已發展至第三代藥物。

梁醫生說,在選擇藥物時會考慮病人的情況,並與病人仔細商量,然後再作決定,一般會以第一代或第二代ALK抑制劑用於一線治療。

 

新一代藥物可針對新基因突變

「使用第一線ALK抑制劑的病人,大約有一半在一年內會惡化,一方面可能是出現新的ALK基因突變而出現抗藥性,另方面則可能是癌細胞轉移至腦部,導致病情惡化。」梁醫生稱,過去在第二代標靶藥物失效後,僅能使用化療,而腦轉移病人可能要接受全腦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。現在則可以使用可針對基因突變及穿透血腦屏障的新一代ALK抑制劑。可以更有效控制病情,和推遲病人接受副作用較大的化療及電療的時間。

隨著愈來愈多治療可供選擇,肺癌病人的存活期亦顯著延長。

梁醫生直言,初行醫時,末期肺癌病人的存活率十分差,可能只有數月至半年的壽命,但現在則改善了不少,就以ALK肺癌為例,第一代標靶藥可以令病情受控約一年,若出現惡化則可轉用第二代藥物,又再可以控制一年多,再加上最新的第三代ALK抑制劑,幫助病人創造更長的存活期,並推遲進行化療的時間。

肺癌是肺部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,長期高踞常見癌症的前列位置,更一直是癌症的頭號殺手。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,每年新症數目超過5,000宗,死亡人數逾3,800人。

 

遲發現令肺癌成頭號癌症

梁醫生指出,肺癌屬於比較「難醫」的癌症,主要原因是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,導致病人較遲才發現和求醫,經驗顯示多達六、七成個案確診時已屆晚期甚至末期,令治療變得棘手。

雖然如此,梁醫生仍鼓勵病人積極面對,不應放棄。他說:「現時有各種各樣的新藥物和治療可以選擇,每年甚至相隔數月便有新藥推出,故此即使是癌症末期也不等於沒有希望,尤其是標靶藥等新式治療,副作用相對較少,又可帶來不錯的療效。」

他稱,在各方努力下,癌症有望變成如糖尿病和高血壓般的慢性疾病,病人只要使用適當藥物控制病情,便可以繼續如常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