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你度癌關——與孩子談論癌症


原稿刊載於頭條日報 (Headline) - 2020年2月5日

羅婉芝 LAW YC Helen LAW YC HELEN YC LAW MediPaper MediPr Cancer Informer Hong Kong 香港 腫瘤學新知

Helen

['mediPr]

阿韶與妻子青梅竹馬,婚後育有一女,五歲的女兒是他的掌上明珠,他是女兒心目中的巨人,一家三口樂也融融,幸福美滿。可惜好景不常,阿韶被確診患上肺癌。起初,他鬥志高昂,為了心愛的妻女,他積極接受治療,並深信自己一定能完全康復。住院期間,他不忍心女兒看見自己一臉病容,影響自己在女兒心目中的「巨人」形象,他選擇向女兒隱瞞病況,更拒絕妻子帶女兒前來探望。他堅信自己很快便能康復出院,回復昔日狀態共聚天倫。

人算不如天算,阿韶對治療的反應欠佳,癌細胞不但未能受控,更擴散至多處器官。短短半年,阿韶的病情已惡化至末期,生命進入最後階段。這時候,他才首肯讓妻子帶女兒到醫院,惟女孩已認不出病牀上那個面容枯槁、皮黃骨瘦和插滿喉管的「陌生人」是她的巨人爸爸,更害怕得又哭又叫。

這個似曾相識的故事,把我帶回五年前的場景——我起初也向孩子隱瞞了病情,甚至不敢提及「癌症」兩個字。可是,成年人啊!請不要小覷孩子的觀察力。你臉色蒼白,你身體不適,你惆悵憂心,你食慾不振,你吃完便吐,你沒體力跟他玩耍,你不分晝夜地睡,你累得連腿都不願抬起,你連眉毛都掉光……這一切一切,心思細膩的孩子都看在眼裏。故意隱瞞,反而會令孩子更加不安和沮喪。

如果孩子察覺並表示知道父母患病,首先應正面肯定他們的觀察力,並且按孩子的認知能力向他們解釋病情,不必忌諱「癌症」二字,同時教導他們「癌症」只是芸芸疾病中的一種,「死亡」並非必然的結果。然後,請容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感受,例如恐懼和憂慮等,耐心聆聽、表示尊重和不加批判。向孩子講解你將要接受的治療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,讓孩子有心理準備,不致到時給嚇壞。如果需要住院,也可與孩子討論未來在生活上可能出現的轉變,例如照顧者的安排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所以他們可能會向你發問許多問題,請耐心解答,如遇到不懂解答的,應坦白表示不清楚,千萬不要杜撰或亂答一通,孩子懂的比成年人想像的要多呢!

根據個人經驗,鼓勵孩子參與家事,可更有效紓緩孩子不安的情緒,更快消化和接受父母患病的事實,例如可請孩子提醒父母服藥、幫忙斟水、按摩,甚至繪畫表達感受或自製心意卡等,讓他們感到「原來我都很有用,能幫得上忙」。總括來說,孩子需要感受到被愛、被重視和被信任,父母信任孩子,孩子才能學會信任自己。

海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