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你度癌關——熬過冬寒 倍感春暖


原稿刊載於頭條日報 (Headline) - 2020年2月19日

羅婉芝 LAW YC Helen LAW YC HELEN YC LAW MediPaper MediPr Cancer Informer Hong Kong 香港 腫瘤學新知

Helen

['mediPr]

自從新型肺炎爆發,城中人人自危,四出搶購口罩、米糧和日用品。從電視畫面看到,有人因為買不到口罩而痛哭,彷彿天快要塌下來。其實「搶」反映了人們內心的匱乏——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和內心的安全感。注意個人衞生、避人群和勤洗手是預防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。保持警覺是需要的,恐慌卻是不必,只要不「搶」,就甚麼都不缺。

癌症患者也是一樣,因為固有的觀念和對疾病一知半解,由確診一刻便感到迷惘、不安,甚至手足無措。他們彷彿在茫茫大海中想找根浮木,於是對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照單全收,最終淹沒於資訊的大海中,無法消化,無所適從,徒添壓力。最糟糕的甚至會因誤信似是而非的資訊、另類療法或偏方,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
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云:「非寧靜無以致遠。」意即只有心境平穩沉着,不為雜念所擾,才能靜思反省,實現遠大目標。可惜現代社會步伐急速,人們天天踮起腳尖拚命趕路,卻不知目的地在何方。當今世界,物質充裕,幸福感卻暴跌;肚子得溫飽,心卻在發慌;醫藥進步,各種怪病(包括癌症)卻愈來愈多;壽命得以延長,身心卻難得安寧……

人的內心真正需要的並不多,許多不安都是源於互相比較,人有我要有,人搶我又搶。癌症患者與同路人互相交流本是美事,惟當心態變成比較,壓力便由此而生:同一種癌症,同屬第四期,為甚麼我跟他用的藥不同?為甚麼我的療程是八次,他只做六次?為甚麼我術後仍要化療而他不用?為甚麼我手腳麻痹,他卻沒有……

患病雖是不幸,但你可以選擇心態。正面的人,往往懂得冷靜反思,觀照身心,明白自己的真實需要,找到人生的定位,活得坦然。《黃帝內經》有云: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。」意謂內心平靜,不為外擾所困,機能協調,才能內外平和,身心康寧,如佛家所說的「心無罣礙,活得自在」。

抱着一大堆物資,不會令你得到內心世界的平安,安全感從來無法外求,它是一種心理狀態。清代文學家李漁說:「樂不在外而在心,心以為樂,則是境皆樂;心以為苦,則無境不苦。」無論現況如何,但願我們都懷着一顆感恩和彼此體諒的心,同舟共濟,攜手抗逆(疫),因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和滿足感並非一帆風順,而是苦盡甘來。熬過冬寒,才倍感春暖。

海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