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代ALK肺癌標靶藥 助病人控病兼享生活質素


原文刊載於信報財經新聞 (2020年10月21日)

曾憲玲醫生-臨床腫瘤科醫生-Dr-Abby-TSANG-Hin-Ling-specialist-in-clinical-oncology

曾憲玲醫生

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
MBChB (CUHK), FRCR (UK), FHKCR, FHKAM (Radiology), Dip Pall Med (Wales)

第三代ALK肺癌標靶藥 助病人控病兼享生活質素_曾憲玲醫生

近年醫學界對肺癌的了解愈來愈多,發現一些基因變異在癌症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,可以利用對應的標靶藥物有效控制病情。例如佔非小細胞肺癌約5%的ALK肺癌,標靶藥物是一線治療選擇,而病人即使出現抗藥性亦可轉用新一代的標靶藥,讓他們能夠透過口服藥物的治療,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,延長存活期之餘,更可維持理想的生活質素,繼續如常工作和照顧家庭。

臨床腫瘤科醫生曾憲玲指出,晚期肺癌很多時都有基因變異,過去因為沒有相應的藥物,故基因是否有變異對治療沒有重要性,但現在就有愈來愈多藥物可以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,能夠顯著延長病人的存活期,所以檢測結果對於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十分關鍵。

口服治療助維持正常生活

「對於ALK肺癌而言,更重要的是病人只需要簡單的口服藥物治療,便能控制病情,讓病人可以如常生活。」曾醫生解釋,ALK肺癌病人通常較為年輕,不少仍處於拼搏的年紀,以及需要照顧家庭,若症狀嚴重或治療副作用太多,便無法繼續原來的生活,而標靶治療就不單只帶來不錯的療效,副作用亦較化療溫和,有助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,讓他們可以繼續工作及照顧家庭。

事實上,與其他類型的肺癌比較,ALK肺癌病人的存活期通常都較長。

「過往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多只餘不足一年,但現時在ALK肺癌病人有兩三年壽命也很常見,有些病人的存活期甚至超過五年。」曾醫生說,藥物的發展迅速,可用的新藥不斷增加,故醫生會與病人一起面對和發掘各種治療的可能性,創造更理想的治療結果。

 

新一代藥物有效入腦助控制腦轉移

現時用於治療ALK肺癌的標靶藥更已發展至第三代,若病人使用第二代標靶藥失效或出現抗藥性,便可轉用最新的第三代藥物。

曾醫生稱,抗藥性的出現可能是推動基因出現一些新的突變,研究顯示轉用新一代標靶藥仍能帶來不錯的控制效果,並因為藥物可以穿透血腦屏障,對付腦內癌細胞。因此能夠處理常見於ALK肺癌的腦轉移,控制率可達五成,近兩成人可毋須電療便令腦腫瘤消失。若病情進一步惡化,則可考慮其他治療。

最後曾醫生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,即使藥物無法完全根治癌症,仍可以延長生存期及維持生活質素,甚至能夠等到新藥推出,令癌症有機會變成一種可以持續用藥控制的長期病。

肺癌要早發現 不煙年輕亦要注意

癌症似乎多發生在年紀較大的人士身上,但ALK肺癌就特別愛偷襲較年輕及沒有吸煙的女性。臨床腫瘤科醫生曾憲玲提醒市民,若持續咳嗽、容易氣喘等症狀時(見表),便應該盡早求醫,至少要照一張肺片,以免錯失發現病變的黃金機會。

曾醫生指出,整體肺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七十歲,但ALK肺癌患者則是52歲,明顯較為年輕,即使有症狀也未必聯想到癌症,又因為他們通常沒有吸煙習慣,故此較易忽略可能被肺癌侵襲,導致較遲才發現患病。她強調,肺癌與其他癌症一樣,愈早發現預後情況也愈佳,因此須對肺癌提高警覺性。

肺癌的常見症狀:

  • 持續咳嗽一至兩個月
  • 運動時或平日容易氣喘
  • 體力下降
  • 無故消瘦
  • 骨痛
  • 記憶力及表達能力下降
  • 頭痛